日本试驾第四代三菱帕杰罗
在我13至19岁这一时期,我过着快乐的两轮生活,每天依靠自己的体能将自己从家里送到学校,再从学校送回家。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在我往返学校的必经之地,总能见到一辆墨绿色的三菱帕杰罗越野车,虽然它有时也会一身泥尘,但大部分时间,它都是一尘不染地停在一个小书店的屋檐下,看得出主人非常爱惜它。这辆车高大、俊朗并坚毅的表情深深地吸引着我。我那时总在想,如果坐上它,一定能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当年的小男孩如何能找到这般信任感和归属感?当时的我并未细细回味自己的感觉从何而来,也不知三菱帕杰罗的设计意图就是——它的存在,是为了让主人毫无顾虑地去任何地方,我只是从此与书店老板结缘,也与书店的汽车类杂志结缘,那些杂志让我更加了解三菱帕杰罗,当然也让我对整个汽车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让我现在坐在了一家专业汽车类杂志的编辑部里,也有机会在2007年8月的最后一周,到日本亲自感受第四代三菱帕杰罗给予我的信任感和归属感。??
回归本源
作为日本殿堂级SUV,三菱帕杰罗(Pajero)的发展史几乎代表着日本多功能越野车的发展史。从1982年5月第一辆帕杰罗诞生,到2001年至2007年帕杰罗在巴黎-达喀尔赛事中创造7连冠的奇迹,再到时隔1/4世纪之后的第四代帕杰罗登场,帕杰罗的名字响誉全球。无论在日本本土,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帕杰罗的身影随处可见。
帕杰罗几乎成为一种精神象征,在产品主管上杉雅勇先生看来,帕杰罗不可以随随便便地被设计出来、被造出来,因为它承载着所有人探索未知领域的愿望,每个帕杰罗的车主都深信,他们能开着帕杰罗去任何地方——这是帕杰罗根深蒂固的品牌魅力。因此第四代帕杰罗的开发过程是非常谨慎的。巨大的变化显然不适合于帕杰罗,它不能偏离前辈的既定路线,但它又必须在通往辉煌之上更进一步。为了修炼更高境界的行驶性能和可靠性,工程师们在非洲沙漠地带和澳洲一望无际的旷野中,对第四代帕杰罗进行耐久性试验,还模拟阿尔卑斯山高海拔以及北欧极度严寒地带的恶劣环境进行试验,为的就是让每辆走出帕杰罗制造工厂的新车都能满足车主无所不往的愿望。
显然,帕杰罗注定不会成为平凡者,它的车轮注定要轧过数不清的艰难险阻,它的性格就像它的名字——Pajero(此名源于一种生活于阿根廷巴塔哥尼亚的野猫),野性十足且一生充满不羁的绚丽。第一代帕杰罗的外形设计即体现了这种野性,其特征之一便是刚正车头两端的阶梯状大灯组合,在第二代三门版帕杰罗之上,这一特征尤其明显,只是第三代帕杰罗在时尚与前卫的方向上步伐过大,以致弱化了车系多年积淀的铿锵野性之风。好在摆在我们面前的第四代帕杰罗在重要设计元素上又回归了本源。
阶梯状大灯加上拉风的圆弧过渡,犹如野猫之眼由丛林深处而来,双横条进气格栅在光线照射下具有划破气流的气势,时尚的中置式备胎架凸显着挑战野路的气概,直板的车身线条让新车颇有未来派风格。第四代帕杰罗初看之下犹如锐利的概念车,但以目光注视之后便能读到来自1/4世纪之前的设计传承。它并未沿着第三代的设计路线继续走下去,相反,它更加接近第一、二代的风格。包括阶梯状大灯,方正硬朗的车身造型以及帕杰罗曾经风行的“3WAY 2TONE”欢快车身配色方式,这些都能让我们看到经典的回归。这种新世纪时尚元素的增加和纪念前辈的造型如此协调地在新款帕杰罗身上得到融合,想必三菱的设计团队在继承过去和预示未来的课题上研究得非常深入,他们最终使我们既对过往感动,又对未来向往。
勇往直前
虽然第四代帕杰罗在设计风格上继承着族系的本源,但这并不妨碍它勇往直前,突破既有成就。事实上,第四代帕杰罗车身镀锌钢板用量比例达到了76%(3门版达到了78%),而老款车型的用量比例为40%,因此新款帕杰罗将具备更好的耐腐蚀性,与此同时,底部树脂防护板的运用,也更进一步防止了底盘零部件受环境影响而生锈或磨损的可能。
新款帕杰罗从三菱的超强性能车Lancer Evolution那里吸取了点焊强化的经验,5门版拥有54处点焊强化,而3门版也有38处,这一技术的使用大大加强了新款车型的车身刚性,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高速稳定性,亦对帕杰罗擅长的越野行驶提供强力支持。
在动力核心方面,新帕杰罗使用了业已成熟的3.8L V6 MIVEC发动机,其动力输出相对之前版本有所提升。无论如何,新车总是要在燃烧效率方面有所突破的,于是工程师们为第四代帕杰罗的传动系统安装了ATF(自动变速器油)保温器,它能借由发动机冷却水的热交换过程为变速器暖机,由此一来,变速器暖机时间大幅削减40%,这最多能提高10%的燃烧效率,不失为节省能源的好方法。除了降低能耗,工程师还设法提升传动系统利用发动机动力的效率,以期获得更具动感的驾驶感受。在英雄人物达喀尔拉力赛冠军车手增冈浩的建议下,工程师们改动了差速齿轮的终传比,提升了在既有动力输出状况下的加速快感,而且使得发动机的排气声浪更具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