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场奔进城市的马--评测悍马全家族H1 H2 H3
悍马全家族H1H2H3
躁动,是因为四月末罕见的高温,更是因为心中无法形容的急促与期待。
这是一次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都前所未有的悍马试车行动,从军哥老大悍马H1,到SUV终结者悍马H2,再到城市猛男悍马H3。《车周刊》十一人制的试车队伍集体出动了。
坐在H1上的人从开始的新鲜到中途的闷热再到最后的牢骚,“坐H1还不如坐拖拉机”。
坐在H2上的人从开始的向往到中途的惊叹再到最后的欣赏,“坐H2简直太享受了”。
坐在H3上的人从开始的陌生到中途的亲密再到最后的沉迷,“坐H3完全只有一个字--爽!”
相信车周刊全体同仁这一辈子也不会忘记2007年的4月20日这一天,这不仅仅是因为四月末罕见的高温,更是因为心中无法形容的急促与期待。当梦想真正宣布要照进现实的时候,或许这些不安份只能说明幸福来得太突然了,让人毫无招架的能力。十一人制的庞大试车队伍集体出动,只为一个名字兴奋不已--悍马!
如果这次只是评测悍马H1、H2或者H3的其中一辆,充其量也只会引得一阵过眼云烟似的羡慕,而此次《车周刊》重磅出击却是为了配合悍马家族史无前例的重磅出镜煞费苦心设计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次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都前所未有的悍马试车行动,集合悍马全家集体出镜这本身就是一次激动人心的壮举。
每一辆悍马上的人感受截然不同,而且除了一路上悍马家族带给大家身体上的愉悦以外,托悍马家的福,不计其数的"注目礼"迎面而来。光是悍马H1那另类的造型就已经很吸引眼球了,而后接二连三的集体轰炸更是让所有的路人纷纷侧目,不论大道小路,总有灵敏专注的目光和高声喧哗的吼叫悍马的风一样的速度丢在脑后。
测评行动梦幻般地结束了,直到今天那种震憾仍旧历历在目。面对这样的气势,这样的精神,这样咄咄逼人的吸引力,如果还有下次,一定记得:悍马来了你就吼!
杀戮到奢侈
悍马家族从战场走向城市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的士兵们经过在越南战争泥淖里苦苦挣扎,终于认识到了一款能适应任何恶劣环境的军用车对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性。随后推出的悍马H1,基于不惜一切代价取得战争胜利的设计理念,省略了一切与战争无关的因素。在时间已经过去30多年后,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它身上散发着的这种暴戾的战争气息。
超乎寻常扁平的车身和那一双"大脚",再加上释放柴油废气的排气管威风的竖立在车身旁,另类的外表让它个性十足。从尾部看过去,H1又很像一部彪悍的小卡车,气势汹汹。它的接近角和离去角分别高达72度和37.5度,这样霸道的数据使H1根本没有同级车款。虽然碳素纤维的外表看上去让它很朴实无华,但隐藏其下的卓越性能,却是绝对不容小觑的。
H2这款车有股所向无敌的气势,是最能让人产生大兵豪情的悍马,这是一个让男人热血沸腾的名字,全车近乎刀削一般的简洁线条充分表明,它只能是一辆给男人的汽车。强化的钢制保险杠和两侧的后视镜等部件巨大厚重,具有鲜明的特色,体现了非凡的力量并传达了永不毁灭的印象。整体包裹式设计摒弃了中央金属分隔条,开阔了视野。侧面轮廓保留了悍马野兽强壮的形象,短的前后外悬赋予H2优越的爬坡能力。凸出的车门使上下车很容易。车尾延续了悍马典型的4窗设计,下拉式抬升门和上拉式后窗为装货提供了便利。隔板可以把后部载货空间分割成不同的格局,方便实用。H2的外形简洁,圆滑,像一头假寐的雄狮。
H3与前面两款车比较起来,也算的上是“娇小玲珑”了,比H2整整小了一号的它保留了原悍马的韵味以及出色的越野能力,外表较前两代车型更多地加入了幻化的元素,但结实的前进气格栅的挡风玻璃、外置的油冷却器、挂在车尾的备用轮胎依然充满了男子汉刚强的气息,而内部则不再像以前的H1和H2那样具有宽大无比的中控台,相反它前排坐的布局可以是双座或者三座的,中间多增加了一个座位。车身宽大的挡泥板看来似乎给移走了,这样将更适合在狭窄的林间小路行驶。尾部的短货物舱可以加长,甚至达到原来的两倍,只需要把后排座位折叠并放置在地板下,打开后座与货舱框之间的门就可以了,为了让你可以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车顶甚至可以完全打开。
简约或豪华
悍马系列拥有类似城堡的内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