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行人安全保护技术
代表车型:思铂睿、汉兰达
系统经常见到,这种设计节能环保,几乎所有日系车型都在运用这种设计。当然,这种设计并没有被国内消费者认可,大家普遍认为“软”就是所谓的偷工减料。目前国内汽车厂商大多采用了这种做法,比如软性的引擎盖材料、大灯及附件无锐角等,主要因为操作门槛较低。
采用吸能材料的行人保护在发生碰撞时,保险杠是人车首先接触的汽车部件,也是造成行人腿部骨折的主要部位。根据一些安全专家分析,如果要减少对行人腿部的伤害的话,就需要保证保险杠在挤压碰撞时,可以有5-7.5cm的变形量,以吸收撞击时的能量。
因此,为了获得行人保护功能,在保险杠U型横杠内装入高密度可变性的缓冲材料(如泡沫、树脂等),使其充满横杠U型面和加强件之间。碰撞时,利用缓冲材料的弹性变形吸收能量。不仅如此,经过结构上的巧妙设计,保险杠可以在碰撞时溃缩变形,进一步增加吸能效果,进而降低保险杠对腿部的撞击力量,有效的保障行人腿部免受严重伤害。
带气囊的发动机盖
代表车型:沃尔沃V40
作为安全车的代名词,沃尔沃一直在安全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比如新车沃尔沃V40,这款车配备了先进的行人保护技术,它在发动机盖上方配有气囊配置,主要作用是保护行人头部和腿部。
该气囊在保险杠上方紧靠预警传感器激发,50-75微妙内瞬间完成充气,并保持充气状态长达数十秒,充气后的安全气囊在大灯之间展开,由保险杠顶面向上伸展至发动机盖表面以上,而且保险杠两侧的翼状气囊充气后还向两侧举起,可防止行人落到公路上。整个气囊的折叠模式和断面设计保证了气囊展开时能与汽车前端的轮廓相吻合,最大限度的保证儿童头部和成人腿部安全。
可弹起的发动机盖
代表车型:捷豹XF
捷豹的设计师们研发出被称之为全球首创“爆发式行人撞击引擎盖抬升系统(PDBS)”,并在2005款XK上最先使用了这一技术,随后用于XF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