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频陷“广告门” 广告创意应考虑国情
6月13日,菲亚特一则以李察基尔为主角的广告通过网络传播,在中国遭遇了“广告门”。此前,丰田越野车“PRADO”因广告涉及“辱华”内容,被中国网友炮轰,被迫将其中文名“霸道”改为了较为中性的音译名“普拉多”。汽车企业遭遇“广告门”,到底是其广告内容有问题,还是中国民众过于敏感?
事件回放:
菲亚特蓝旗亚
菲亚特旗下蓝旗亚品牌最新两厢车Delta的广告,开始在意大利电视台播放。某个支持“藏独”的组织的主席,59岁的美国男演员李察基尔出演该部广告片的男主角。
这则广告虽然未在中国播放,但网友们早就通过视频网站看到了它,并在各大论坛上发出了“抵制菲亚特”的帖子。6月19日,菲亚特致函各大媒体,发表了道歉声明。声明中表示,“就蓝旗亚Delta的广告宣传可能引致对公认的菲亚特集团的中立性的误解,菲亚特集团谨向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示歉意”,同时,声明还强调“菲亚特集团重申其对政治的中立,无论涉及国内或国际”的中立立场,以期获得中国民众的原谅,并平息网友们的抵制行为。
菲亚特集团近日获知某些与其新投放的蓝旗亚Delta(Lancia Delta)相关的广告宣传可能造成中国人民的敏感。
菲亚特集团对产品的推广及广告宣传历来是借助于联系国际上有突出艺术贡献的事件或人物。这些选择从未基于、或被政治取向所左右,也无意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尤其是可能牵涉到中国的时候。
选择将理查基尔(Richard Gere)先生与蓝旗亚Delta的投放相联系,是基于其在演艺界的长期生涯和成就,选择其参与蓝旗亚Delta的广告宣传体现着我们对艺术的自由表现的追求。
这一选择不能被理解为菲亚特集团认同基尔先生的社会及政治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