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人生:越野者张亚军的四个状态
张亚军,北京非常有名的“越野人”,是最早从事汽车运动的一批人之一。从小练过武术的他,差点成为武术明星。18岁成为一名警察,干了三年,耐不住寂寞的他,决定下海经商,做过包工头、开过餐馆、彩印社等行业。1996年开始从事汽车运动至今。他把自己所走过的路概括为四个状态。以下为聊天实录。
第一状态:当警察之前
新浪汽车:你在越野圈内知名度是非常大的,经历也比较丰富,小的时候练过武术,另外还做过警察,以及其它的职业。
张亚军:我觉得真的和经历挺有关系的,因为从小在武术队,然后从武术队出来之后跟着去拍了几部电影、电视剧,最后去了公安局。然后从公安局出来之后下海做生意,到现在又回到汽摩协会,对于个人来说,总是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期待一些新的东西出现,总是寻找一些新的奋斗目标,这是说得大一点的。实际上是寻求刺激的生活状态。其实跨度挺大的,但从我个人来讲,我觉得跨度不是很大,总是在一个很少人去做的行业里不断地周而复始地延续着小时候圈定的状态,包括现在的工作也是这样的,好象不是很稳定,但又是充满刺激,在充满未知的状态里工作和生活。就像很多自驾车旅游的那些人一样,为什么很多人出门旅游,可能很多人也讲不出什么东西,但实际说是对未知世界的了解欲望,就像打开一扇窗一样,他能够得到什么?可能是感官上的刺激或者是视觉上的刺激,或者是吃大餐,品尝各民族的风味。这对他们到底产生什么影响?我觉得不一定太大的影响,但我想出门了就会有所改变,最起码出门之前和出门之后的思想状态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这也是很多人很盲从,为什么又有很多人愿意出去自驾车旅游的原因。
我应该是分几段来说,在公安局之前是一个状态,比如在武术队,那种状态下都是鲜花掌声,做运动员,拿成绩,虚荣心得到满足。
新浪汽车:做了几年运动员?
张亚军:我是1977年到的什刹海体校,然后1983年出来。在东城体校是1973年开始。差不多是十年,别人说十年寒窗苦,我是十年雪上功。
新浪汽车:当时好象还拍了很多电影?《少林俗家弟子》剧组是不是找您了?
张亚军:当时我已经在那个剧组了,而公安局当时在招员,家里觉得这个工作很稳定,他们也比较有眼光,说公安局多好,中国就是这样的,一般父母会为自己的子女在某一阶段安排人生,我从那以后去了公安局。我比较喜欢公安局的工作,为什么把公安局的工作也归在前面一段呢?其实那时候公安局当时的服务意识还不是很强,人民公仆等等,当时去的时候因为年纪还小,对别人还是一种俯视的态度。
新浪汽车:当时多大?
张亚军:18岁,干了不到三年,这个状态就结束了。突然间想找点苦吃,不太安于现状了。在武术队和公安局都是很优越的,找点苦想实现自己小的梦想。比如说经常可以驾车出去,那么多名山大川,想去玩玩,想几点起、几点睡自己安排,想拥有自己的一台车,有很多梦想,在公安局肯定很难实现,所以从公安局出来了。下海之后,确实觉得随着自己的工作,梦想逐渐在实现着。
第二状态:在路上
下面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老是觉得在路上的状态,老是被新奇的事物、新奇的行业所吸收。比如说做彩色扩印店,当时也买过机器,当时买的是日本的机器,当时在北京来说是早的,当时北京所有的扩印片都是到广东做慢片,北京只有几家做快片,后来我投入了做快片的行业了,后来做股票、做餐厅、做建筑等很多行业,我觉得都很有意思,每个行业给我带来的感受是全新的,在原来的状态下所没有的,所以更沉迷于对未知的向往,直至实施。包括有了一些钱之后,就开始打猎、玩儿,开越野车。当时年轻精力也比较旺盛,利用周五、周六、周日这三天和朋友开车跑到内蒙,周日半夜才回来,因为第二天他们都要上班。这种状态确实很有意思。
第三状态:年龄不饶人
到了1996年的时候,进入了另外一种状态,那就是第三个状态了,第三个状态觉得年龄在这里了,不能像原来那么盲从地追求,要冷静下来,原来的工作都是一种积淀,然后重新安排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就和“刘大地”商量,这个俱乐部是“蜂鸟”,是在1996年底计划,1997年实施的。这是经营俱乐部的阶段,认准了汽车俱乐部之后,想像蜜蜂或者是工蚁一样推动汽车俱乐部运动,后来和“大地”分开做越野者汽车俱乐部。那个阶段就是实实在在地做汽车文化,身体力行地对大家介绍汽车越野运动。
新浪汽车:当时也比较早的越野俱乐部。汽车越野俱乐部有吗?
第四状态:由汽车俱乐部转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