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碰撞标准与欧洲接轨 海马北汽垫底
由于采取了与欧洲安全碰撞几近相同的碰撞标准,国内汽车企业在标准升级后的第一次“大考”中,更多的自主品牌得到并不尽如人意的安全碰撞结果,这与此前国内碰撞“五星”遍地的情况大相径庭。
制造更安全的汽车,汽车企业投入大量研发成本是前提,在市场越来越分化之时,弱势车企遭遇的挑战越来越大。
碰撞标准与国际接轨
“很久没出现这样层次鲜明的碰撞结果了。”9月2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下称“汽研中心”)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一位工作人员感叹道。
这位工作人员所指的是今年第三批C-NCAP(中国新车碰撞测试)评价车型结果,这是《C-NCAP管理规则(2012年版)》实施以来的“首碰”。
共有六款车参加规则升级之后的第一次“大考”。成绩最好的是一款合资企业的SUV车型——东风本田CR-V,获得了57分(满分为62分),得到了5星评价。
其他五款轿车中,长安逸动得到52.9分,获得5星;合资产品上汽通用五菱宝骏630得分44.3分,获得了4星。
而另外三款自主品牌产品则不尽如人意。北京汽车E系列两款车型碰撞得分分别为41.1分(自动挡)和35.7分(手动挡),分别获得了3星和2星评价;海马汽车爱尚碰撞得分为28.3分,获得了2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