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汽车文化的开始 切诺基的前世今生
大切诺基。关于这款车,不用作太多介绍,大家也都知道,作为一款获奖无数的全尺寸豪华SUV,Jeep大切诺基一直被视为豪华SUV市场上技术与工艺的标杆车型。而且,由于它具备了同级最多驾驶模式,创造了最强全路况能力,以及领先的人机交互工程,美国权威杂志Motor Trend给出了“这也许是有史以来最好的Jeep大切诺基”的评价。
前一周,有机会试驾了全新有关试驾,不想写太多东西,毕竟网上已经有了太多专业试驾者的全新大切诺基的试驾报告,而且通过专业汽车网站的车型评测,也可以相对客观地大体了解这款车的基本情况。想说的是一点主观的感受,那就是当你坐到驾驶席上,操纵着这个非常美国风格庞大的驾驶机器时,无论是高高在上的视觉感受,还是行驶过程中足以令人踏心的可控感,都会凭生一种与驾驶轿车截然不同的优越感。我同事在试过这款车后说,开着大切诺基,感觉人生格局变大了。虽是戏言,却也不失为一种真实的心理体验。
中国消费者产生了很深的渊源,而其背后一些值得记住的故事,或许比枯燥的试驾报告更有意思。
事实上,Jeep切诺基带给人们的这种优越感,并非始于目前在售的进口全新大切诺基。由于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切诺基曾在北汽合资国产,就与现在一提起合资车企,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也许是南北大众、上海通用等百万辆巨头,而在实际上,中国最早的合资汽车企业,正是曾经生产过切诺基的北京吉普公司。
福特等世界著名企业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寻求合作的机会,其中也包括诞生于二战时期,曾推出风靡一时的军用吉普Jeep威斯利的专业越野车厂家美国汽车公司(AMC)。当时的AMC,经营状况欠佳,因而一直想拓展海外市场。
据相关资料记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正值改革开放之初,时任机械部部长的饶斌意识到中国汽车与国外的差距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滞后的瓶颈,提出了在汽车工业中搞一个合资试点的设想,而美国通用、当时的中国,即便是北京的街道上,汽车也很稀少,所见最多的是北汽生产的越野车北京212。我们都知道,作为中国早期自主研发最成功的军用越野车型北京212,它的定型是因为毛泽东曾两次乘212敞篷车,在长安街检阅“红卫兵小将”,在此之后,军方通知北汽,212越野车就此定型,一点也不许改动。直到改革开放初期,212不但装备军队,也是中国官员车的主流。它的独特外型,优越的越野性能,皮实的可靠性,低廉的价格,直到今天在车迷中也不乏拥趸。
一家是老牌的美国越野车制造商,一家是中国的越野车制造厂家,两家素昧平生的企业,就这样历史性地发生了交集。1979年1月16日。在北汽一栋简易的办公楼里,中美双方开始了第一次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