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汽与曼联姻 再夺重型车领域先机
中国重汽与曼以发动机技术为支点的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开创新的起点。
波澜不惊的中国重型车领域再掀风浪。
7月16日,中国重型车行业领军企业中国重汽(香港)公司与全球卡车巨头德国MAN(以下称“曼”)在香港签署了包括股东协议、技术许可协议、股份购买协议、可转换债券认购协议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文件,双方宣布,在技术和资本层面进行长期战略合作。
此次合作协议最引人关注的,是在技术和发动机领域内双方所达成的共识。根据协议,曼将其先进卡车和发动机技术以独占许可的方式,在中国境内授权给中国重汽及相关下属公司,并与中国重汽合作生产和销售基于该技术的“技术提升型”卡车;同时,曼将获得中国重汽25%加一股的股权,涉资60.48亿港元。
中国重汽董事局主席马纯济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引进德国曼的技术和资金,是中国重汽保持市场领先地位的重要策略。将曼的欧Ⅲ、欧Ⅳ和欧Ⅴ发动机生产技术的使用权纳入了合作范围,这将是合作的重中之中。
对于中国重汽来说,尽管目前拥有国内市场和出口量的优势,但是相比其他一些主流重型车企业,比如东风、陕汽、上汽依维柯红岩、福田欧曼等,缺乏与国际巨头的合作,也会极大影响其平台升级和技术尤其是发动机方面的提升。因此,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发动机和整车技术方面突破,此番与曼的合作,中国重汽将会汲取与VOLVO合作失败的教训,开创新的起点。
相互契合
尽管今年以来,重型车市场非常平淡,产销量创下近几年来的低谷。但短期的市场困难,并没有掩盖中国市场的庞大。
中国重卡市场目前拥有60~70万辆的规模,未来10年可能超过百万辆,而全球第一经济体美国目前也仅有40多万辆的市场。中国物流体系、高速公路网以及大型运输体系的形成,对国内卡车从排放、安全和节能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重卡需求已经不是过去意义上的运输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