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是冤家? 双龙职员称技术一直被泄露
眼下双龙汽车陷入现金流动危机而不能自拔,而双龙汽车前任和现任职员却认为,双龙汽车的大股东上海汽车一开始就关注汲取技术而不致力双龙的回生。
专家们也指出,双龙汽车之所以遭到危机,除了经营班子的战略失误和工会的强硬对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上海汽车并未为双龙汽车的经营正常化而尽力。中国媒体29日报道说:“上汽早已完成与双龙汽车的分离准备,2009年1月1日起将正式分阶段撤离。”中国《新京报》报道说:“上汽正在准备包括撤资在内的各种方案。”
◆上汽收购双龙的根本目的何在?
双龙汽车的一高层经营人员说:“上海汽车并购双龙汽车的主要目的一开始就是拿走技术。”
据双龙汽车方面透露,上汽在2005年1月收购双龙汽车经营权后立即制定了将双龙汽车的新车开发技术转移到中国的计划。此后将大型轿车Chairman的汽油引擎生产设施搬到中国,然后又试图将上市的四五种车型的设计搬到中国去。但当时的双龙汽车代表理事苏镇琯和副总经理金承镇(研究所长)表示拒绝说:“汲取双龙汽车的技术不包括在合同内容里,这是对其他股东和双龙汽车成员的背叛行为。”
双龙汽车的前任、现任高层管理人员证实,上海汽车派遣的双龙汽车共同代表蒋志伟于2005年11月分别辞掉了苏镇琯和金承镇,之后分批拿走了技术。
从惯例上讲,即使是汽车公司间进行跨国并购(M&A)时,技术转移也应根据两个企业签订的合同支付合理的技术转移费。举例来说,法国雷诺虽然收购了日本日产汽车,但却不能任意拿走日产的技术。
在技术转让问题上,上海汽车与双龙汽车也签订了相关合同。但有意见认为,合同金额与正常合同相比少得可怜,总金额仅为1200亿韩元。双龙汽车研究所的一位相关人士说:“开发一个车型需耗资3000至4000亿韩元。仅以上海汽车拿走的设计计算,其价值也是上海汽车收购双龙的费用5900亿韩元的3至4倍。”
但一家汽车公司收购其他公司的目的,往往就是技术共享。所以也有人说,上汽利用双龙汽车的技术也是理所当然。韩华证券的分析师龙大仁说:“如果双龙没被上海汽车收购,现在就不可能存活了。既然上海汽车不是有意放弃经营,双龙就不应该揪住技术流失问题责难大股东。”
◆韩国国内的新车开发计划付诸东流
还有意见认为,双龙汽车在韩国市场没有作为的原因在于,只为上海汽车开发新车,几乎放弃了自身的新车开发项目。
上汽收购双龙后,双龙汽车的部分技术人员前往中国给上海汽车技术人员传授汽车开发经验。目前双龙汽车大部分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上海汽车准重型轿车S161。该车型将于明年底上市中国。
双龙汽车的技术人员如此集中精力开发中国新车,由此,韩国市场的新车开发项目不是废弃就是一再延期。双龙汽车自从2006年着手准备的准重型轿车(B100)、重型(U100)等新车计划业已废弃,雷斯特(Rexton)后续车型(Y300)的上市时间也被推到2010年底以后。双龙汽车唯一剩下来的新车准重型SUV(C200)也难以确信明年9月正常上市。
不仅主要车种的技术和设计转移到中国,连生产也正在转移到中国。据悉,新亨御(New Kyron)明年在上海附近的工厂生产,Chairman W也将贴上上海汽车品牌荣威(Roewe)商标明年上市。双龙汽车原计划在韩国市场推出的C200则,从2010年起以上海汽车的品牌在中国生产。双龙汽车研究所的一管理人员说:“上海汽车被收购后推出的新车都是在并购前已确定开发的品牌。核心开发人员300多人中的50、60人住在中国替上海汽车开发新车,所以在韩国开发汽车实际上已是过眼云烟。”然而双龙汽车常务崔相镇对此表示:“公司方面每季度都与工会一同就公司的中长期恢复、发展方案进行了协商,为寻求生存方案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