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30周年福岛5周年:本可避免的核事故
2016年4月26日,全世界纪念灾难性的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30周年。然而,我认为纪念本身无法公正评价这起事故对世界的严重影响,因为1997年我亲眼目睹并感受了切尔诺贝利,又在2012年11月参观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现场。
1997年5月一个晴朗的日子,我走近核电站隔离区,第一次亲眼目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石棺时,我感受到了切尔诺贝利的暴虐、绮丽、惊艳和魅力。就像一个神秘的永恒厄运庙宇“辐射”着超自然的力量,其阴森的气质、死寂的石棺令人肃然。在当时还在运行的3号反应堆控制室(和发生爆炸并吞噬操作人员的4号反应堆构造一致)参观的几天时间,又是另一种难以忘怀的体验。
这起事故大面积扩散的放射性尘埃和深远影响被定性为“任何一起核事故都是全球性的核事故。”
我相信,地球上找不出第二个地方或者第二个建筑对数以百万计的生命和环境造成了如此破坏性的影响。穿越隔离区,近距离目睹石棺,拜访(荒废、无人的)普里皮亚季镇,与“清理人员”交谈,与总经理和负责石棺的副总经理讨论核安全问题,这次切尔诺贝利之行再次坚定了我的信念,我前所未有地相信,我们在技术系统风险缓解上的跨学科研究工作有潜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

切尔诺贝利附近如今是一座死城
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关键性根本原因——安全文化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其他方面(后面会提到)大量的开创性研究,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根本原因是安全文化的严重缺失,不仅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而是1986年事故发生时苏联对核电的设计、运行和监管的全部环节。
安全文化通常的定义是组织和个人的性格和态度的组合,形成“安全问题作为压倒一切的事项根据其重要级别得到相应重视”的文化。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与核电行业的核电运行研究所(INPO)共同对安全文化作出如下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