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进口车试点扫清最大障碍 3C认证难题已解
2015年末,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的最大瓶颈——3C认证问题,终于破解。
12月30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网站发布《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3C认证改革试点措施公告》:从2016年1月1日开始,自贸区内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业务的企业,在已建立了完善的“三包”和召回体系情况下,CCC认证申请时,可放宽提供原厂授权文件的相关要求;在经指定认证机构确认已对申请认证车辆的一致性实施有效管理情况下,可取消非量产车认证模式数量要求;如已有效保证进口车辆一致性,且在自贸区内仅进行标准符合性整改的(不包括车辆结构性改装),在符合产业政策、海关和检验检疫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可视情况仅对其在自贸区内的改装场所进行CCC认证工厂检查。
这三条措施可以说,将打破此前加在平行进口汽车上的最大政策枷锁——3C认证问题。
平行进口车最大的瓶颈问题。对于平行进口车行业而言,这是重大利好,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平行进口车价格将会进一步降低,“最保守估计,明年通过上海口岸,完全按照平行进口汽车标准进来的车辆可到上万辆。”
多名自贸区平行进口商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三项认证改革解决了而据早报记者了解,自今年年初启动试点后,上海自贸区真正意义上按照规范平行进口的汽车只有区区50辆。
“降低认证成本
解决上牌难题”
此前,平行进口汽车的相关业务未能实质性展开的关键,正是由于政策执行层面仍未清晰。
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简大年此前曾表示,目前上海自贸区的平行进口汽车试点,仍存在三大问题:小3C认证(即平行进口车商自行对一些非中规车做的3C认证),汽车落地征税,区内改装和统一核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