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下NGO地震之后见天日 政府采取宽容态度
中国NGO在灾后成立救灾平台,大批‘地下NGO’积极救灾,得以见天日,而政府也采取宽容态度。香港NGO以专业及良好的管理,配合大陆NGO的网络,协调统筹救灾。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小时,雷刚抱着电脑坐在街头,两脚仍在发抖,他找到一个消防栓,把电脑放上去,打开,上线。‘太好了!网络没中断!还有很多人在线上!’他立即向‘爱白成都青年同志中心’服务的一百多个QQ群发出救灾讯息:请大家立即查看所在城镇的伤者及惊惶失措的人们,为他们作出心理干预(心理辅导),并开放自己的家居作临时避难所。
同步发生的,是深圳、广州及北京等大城市以及香港NGO(非政府组织)干事及志愿者,都第一时间往成都进发。而零三年首个获中国政府批准注册的成都NGO-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秘书长田军,以及香港NGO社区伙伴项目统筹何德贤,临时被推举为救灾NGO的指挥官。一边有动员能力,一边有管理能力,两边结成网络,协调统筹,立即就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