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内发生5起校园惨案 校园安全升至国家高度
央视《新闻1+1》2010年5月4日播出《校园安全:揪心!用心!放心!》,以下为完成台本:
主持人(董倩):
从3月23日发生在福建南平的血案,到4月30日发生在山东潍坊校园血案,不到40天的时间内发生了5起校园血案,这就让整个社会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能够做些什么来保护我们的孩子。
就在昨天,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说,要立即行动起来,给孩子们的成长和学习提供一个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我们来关注一下具体情况。
记者:孩子,让他自己放学回家会放心吗?
家长:绝对不放心。
家长1:让学校担太多它也担不了,它也没有这个能力。
“社会安全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最让人牵挂揪心的是孩子安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
“社会安全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最让人牵挂揪心的是孩子安全”。昨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维主任周永康,在全国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要求维护学校、幼儿园安全,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
今天,很多媒体都用大量篇幅报道了这次会议的内容,显然,这应该是一个国家目前最重要的安保工作。
会议上周永康说,个别地方发生了针对小学生、幼儿园儿童的恶性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社会影响恶劣。
3月23日被很多人称为是南平市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55秒,8个被杀害的孩子,还有5个重伤。发生在南平实验小学的这起惨案,像一块重石,注定会压在人们的心头很久很久。
悲剧发生24小时后学校就重新复课,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由家长送来,早早等在校门口的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朵小白花,他们走到一个又一个孩子身边,一次又一次和孩子们长时间地拥抱,同时,心理救援也一并展开。
学生家长:她说爸爸坏人抓到没有,我讲坏人已经抓到了。
吴秀丽(心理咨询师):没错,没错,一定要跟她讲,坏人已经绳之以法了,抓住了。
孩子们心理的阴影还需要整个社会努力去消除,而如何加强校园周边安全防范,也随着南平惨案的发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公共话题。北京、南京、济南、青岛、苏州,警察巡逻车、摄像头,一切措施只为保证孩子们的安全。
3月29日,就在福建南平凶杀案发生第6天,教育部长袁贵仁在第十五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说,
袁贵仁(教育部部长):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这是我们应当必须共同遵循的教育准则。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学校,绝对是一所不合格的学校,一个不具备安全意识的老师,绝对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
4月12日,就在福建南平校园惨案发生后仅仅20天,在广西合浦某小学门前又发生了一起凶杀事件,2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包括多名小学生。
然而,残忍的罪恶并没有终结,地点同样是在小学和幼儿园,目标同样是弱小的孩子,三个骇人听闻的校园惨案又接连发生。
4月28日,广东雷州凶杀案,一男子持刀砍伤16名师生。
4月29日,江苏泰兴伤人事件,一男子幼儿园内持刀砍伤32人。
4月30日,山东潍坊校园血案,一男子小学内用铁锤锤伤5人后自焚。
不到40天,5起校园惨案,举国震惊。悲愤之余,恐怕每个人都在追问,为什么此类案件会如此密集发生,我们到底怎样来保证孩子们的安全?
4月29日,教育部发出紧急通知;5月1日,公安部召开紧急会议,下发紧急通知;昨天,全国综治维稳工作会议召开,一场全国性的加强校园安全战役正在各地展开。
5月3日《新闻联播》报道:
全国综治维稳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今天上午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委主任周永康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以对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立即行动起来,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为孩子学生成长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主持人:岩松,我们来看一下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同志表态,他说要立即行动起来。怎么解读他的这种表态?
白岩松(评论员):首先,在一个大的背景下,30多天的时间里,接连发生了5起针对校园及幼儿园的这种伤害事件。我想几乎所有家长,包括整个社会都会极其高度关注这个事情。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再来看5月3日上午的这个会议,它的规格是非常不同寻常的,不仅有政治局常委出席并且讲话,还有多位政治局委员出席,并且像高检和高法的第一把手都到现场。从电视电话会议来说,全国与此相关的系统的所有负责人,应该都在电视机前开这样一个电视电话会议。这样的规格,而且这个会议专门针对的就是校园安全,我们把它放大一点,也包括幼儿园的安全,应该在我们的新闻记忆当中并不多见。
我想,恐怕这就是另一句话可以去解读,为什么?一是30多天发生了5起。还有,充分地意识到,社会安全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而最让人牵挂揪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既然在孩子身上接连发生了这样的悲剧,因此怎么样去关注它都不为过。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把校园安全,已经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的一次会议。
主持人: “立刻行动”是两层含义,立刻就是刻不容缓,行动我们来关注,应该怎样行动,是不是接下来就是一次技术上变化的行动?
白岩松:我觉得首先是一个上升到什么高度的问题,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其实可能很早的时间里我们都会认为,校园安全学校要承担相当大的责任,对吗?虽然相关的法律其实已经明确写明白了,校园安全绝不仅仅只是校园的事情,但是很长的时间大家更觉得它好像就应该是学校的事情。但是南平事件发生之后,你发现社会对此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觉得它必须是一个综合治理,应该是社会的问题,不仅仅是校园,包括公安等等各方面,所谓都应该协作起来。
而5月3日这个会议,其实就已经上升到了国家高度。为什么呢?周永康的讲话当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第一个是“高度”,第二个是“切实”,第三个是“第一”,第四个是“立即”,第五个是“加强”。当你孤立地去看这几个词连在一起,仅仅在这几行字里头,有高度、切实、第一、立即、加强,这种语言的神态就完全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更何况已经确立了党政一把手负责,负责可就意味着将来要问责,这个高度又已经很高了。所以我觉得,从这个会议来说,发起了一个跟以往完全不同的发令枪,接下来,这套校园安全的篱笆就应该开始向更密、更稳、更让所有人放心的这个方向去扎。
主持人:你还记得,在南平血案发生之后不久咱们做了一期节目,我们以北京市为例,几乎做到一校一警或者一警车,当时我们就在说,这种情况到底能发挥多大作用。当今天我们说,把校园安全和一把手负总责这样一个目标结合起来的时候,我们看它到底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白岩松:其实,同样不要忘了,在昨天上午召开的这个会议,其实它是前面冠以“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的这样的会议。显然意识到校园安全必须是综合治理,而且把它上升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这种高度上去看待。所以我觉得,没有综合治理,没有各级一把手全面重视起来,这项工作恐怕还会留有漏洞,还会让大家有一些隐患。
所以正是意识到这一点,从国家的层面把它上升到这样一个高度,我觉得对于天下所有家长来说,是期待政府有这样一个发令枪,因为接下来人们要看两个方面的变化:一个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当然要治本。可是从眼前来说,我们必须首先是治标,怎么样在技术的层面,在资金的投入,在综合的配套,以及各级领导负责的角度,先把“标”这个问题治好,然后使我们的损失减到最小最小,同时兼顾着去做,我觉得这个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开始走的一条道路。
主持人:今天《新闻1+1》关注的是校园安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不妨看一下,在全国各地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在保障校园的安全。
防割手套、自卫喷雾器,钢叉,这些我们平时并不常见的警用器械,如今开始陆续出现在学校保安手中。
昨天上午,北京西城区福绥镜地区18所学校的校长和主管保卫工作的主任,齐聚北京四根柏小学,民警将一套专门为学校配备的警用器械、一瓶自卫喷雾器和一副防割手套,逐一配发给学校代表。在民警的指导下,学校的老师们需要用心学习他们手中的校园安保新武器。
西城区公安分局工作人员:这个戴上之后你可以这么攥着,不要直对着。
中华路小学教师:这是第一次亲眼见到,然后刚才听到所长的介绍,觉得真是,从这个技术上也都是很简单,然后很容易操作。
无独有偶,和北京一样,重庆警方也在让对孩子的保护更加专业。
记者:这个是警棍?
刘伯明(沙坪坝区公安分局校园安全保卫支队):对。
记者:除了警棍还有其它的装备吗?
刘伯明:还有辣椒水。
记者:除此之外呢?
刘伯明:还有手铐。
这就是重庆沙坪坝区公安局在昨天成立的第一支专业校园保卫队伍,这些专职校警都是经过了专业的实战技能培训,取得合格后持证上岗。
学生家长:现在有专业的(警察保护),对小孩来说,我们家长肯定要放心一些。
学生家长:至少学生的安全有保证。
专业的装备、专业的安保队伍,除了能增加学生和老师的安全感之外,这无疑也是对犯罪嫌疑人极大的震慑。
在广州市的荔湾区,除了有警察在学校周围巡逻,加强对周边10所中小学及幼儿园的监控外,学校自身也在加强防范。
杨琨(广东台记者):在学校的保卫值班室有一台监控显示器,学校周边摄像头拍摄到的图像,都会实时显示在监视器上面。
与此同时,学校也加强了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自己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会用智慧来解决可能遇到的危险。
梁静远(广州市协和小学校长):班会也好,校会也好,教学生一些日常的防护,脱离危险的技巧。
施志刚(深圳市公安局副局长):早上、中午、晚自习,学生到校,放学前一小时,属地的派出所要安排民警带巡防员,在校园前巡逻值守。
谷林(青岛台记者):我现在是在杭州路小学门口,现在正是孩子们集中入校的时间,大家可以看到,110民警已经上岗。
张峰(呼玛县正棋派出所民警):希望通过此次组织,可以大力推动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率。
我们不难看到,一场保护孩子安全的行动正在全国各地展开,各种措施也在纷纷出台。保护孩子的安全,这已不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单方面的事,它需要各部门、全社会的积极配合。而怎样才能长期而有效地保护孩子们的安全,这不仅仅是中国,也是世界各国一直需要面对的课题,而我们只能做得更好。
周永康强调,要深刻汲取教训,认真查找问题,采取综合措施维护校园安全。要组织广大干部深入社区、乡村和单位、家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关心困难群众,解决合理诉求,加强教育疏导,防止矛盾积累、激化。
卫生、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对精神疾患人员的治疗救助管理。
教育部门要及时解决校园安全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使用辣椒水这种武器。那有没有这种担心,这是一种应急之举,甚至这是一种治标之举,到底能起作用多长时间?
白岩松:标和本,一直是大家在面临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都在探讨。我们最期望的一个结果是立即治标,然后马上开始投入治本,最后标本兼治。但是很多事情都未必像用文字写出来的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现实生活当中,你总有一个哪个为先的问题。校园安全每当一出现问题,我总会听到一些声音、看到一些评论说,这是背后我们应该去治本,社会开始出现了贫富差距,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犯罪等等,我们要深入去做工作。没错,一点都没错,但是首先要先把标的这些漏洞全都补上。比如说,你要问一个医生这个问题,医生是非常好回答的。你把病人给我送来了,不管是中医和西医,他正在流血,中医马上判断出这个本不仅仅只是流血的问题,还有背后其他的胃出血或者劳累等等。但是你先得把血止上,否则如果你一开始就去治本的话,死人了,那你治本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更何况现在从校园安全来说,这个标留有太多的漏洞。
我们回头去看南平的这个事件,如果我们要从治本的角度来说甚至都很难防范。但是要去治本,它是在恋爱当中产生了这种心理的变化,包括他的性格等等。即使我们提前去防范它也很难,国际上的很多国家,即使他比我们现代化程度要提前很多年,也依然不时地会出现这种校园安全的问题。但是,这句话千万不要理解错了,不妨碍我们继续要更深入地去做治本的工作,但问题在于首先要做治标的工作,要把这个漏洞全部粘好。南平的那个事件,如果提前校门没开,如果门口有这种专业的保护措施,是否能够让8个孩子的生命离我们而去,是不是就有可能损失减到最小?所以我觉得,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开始做治本工作的同时,首先立即去把标做好。
主持人:保证校园的安全是一个要标本兼治的工作。接下来,我们不妨听一位教育专家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第一个是执行保障,要把对学校的安全保障的经费纳入教育预算,如果没有这样的教育预算的话,很多学校就存在它无法有资金来聘请相关的保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