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北川防疫战:满城全是防化兵
满城皆是防化兵
再入北川,已非易事。“我们不建议任何与防疫工作无关的人员进入北川,包括你!这既是为了灾区防疫,也是为了你的安全。”5月22日,有了绵阳市委宣传部的“特殊证明”,设在市委市政府前面火炬广场上的抗震救灾指挥部交通组才勉强同意放行,在路条上加盖公章时,工作人员仍劝记者三思。
还在绵阳市内,往安县、北川方向的道口,就有警察设卡。出了绵阳,不久便是东升收费站,这是一个“要塞”,从北川、安县、绵竹这3个重灾区进绵阳都必须经过这里。4个防疫人员身穿防化服,戴着口罩,严阵以待,所有从灾区开来的车辆都必须放慢速度接受全方位消毒。
有了那张路条,安县境内的警察一路放行,但刚到北川境内,路条就失效了,两名戴着口罩的警察快步冲来,挡在车前,看了路条大手一挥:人,可以徒步进去,车,绝对不行!
此前,20日凌晨开始,北川严令“封城”,这也是地震以来的首次“封城”,城里所有救援人员撤出,城外间隔半公里连设两道封锁线,整个县城除了防疫人员,只准出不准进。
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沿途不断看到穿着防化服的防疫人员在已被损毁的村庄里消毒。终于到了北川门户——任家坪收费站,前几日安营扎寨在这里的救援部队已经撤离,“关内”满眼尽是防化兵,进进出出,每个战士都是“全副武装”。
北川中学所有坍塌的教学楼都已经被救援部队翻过一遍,前几日弥漫在校园中的腐臭味已经没有了,扑鼻而来的是浓烈的消毒水味,连空气都是湿润黏稠的,直往毛孔里钻。
下午近5点,北川突然戒严,一个庞大的车队驶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视察北川,此刻,正是北川中学的定点消毒防疫时间,距离总理不足20米的教学楼废墟上面,两辆红色军用生化消防车,正在用高压管向废墟上空喷射杀毒药水。
总理拒绝了随行人员递来的口罩,以此向外界表明,北川以及整个四川地震灾区是安全的,灾后没有瘟疫流行。
北川县城除了部队防化团与地方防疫人员,任何人都不可能进入,从关卡处遥望县城,朦朦雾气中依稀可见残破的大楼与穿梭的防疫人员。
一名防疫人员告诉《新民周刊》记者,不日将对县城实施空中直升机消毒,连抗震救灾指挥部都要从北川中学内迁出,搬至数公里外的擂鼓镇。
总理走后,暮色也逐渐降临,在弥漫的消毒水味中,防疫人员开始吃晚饭。记者找到了江苏赴四川卫生防疫应急救援队的领队陈连生。
“北川县城现在除了部队防化团,就是我们江苏疾控与河南疾控能进。江苏疾控一共派出了40人,分为两组,一组负责北川老县城的消毒杀虫(以下简称“消杀”),另一组负责灾民集聚点擂鼓镇的消杀。”他说。
北川的防疫形势是严峻的,这个城市震前也不过2万多人,但是震后,救援人员加起来就超过了5万人,吃喝拉撒,这么多天来全在这里。“5万人已经超出了北川原来的城市负荷,何况现在,它的环卫、疾控系统都已经被地震摧毁。”
另一个重点人群在擂鼓镇,4.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要安置1万多名灾民。这几天,已经有很多灾民陆续返回擂鼓镇。
陈连生介绍,因此,他们与国家CDC一起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尤其是生活用水,自来水21日已经通了,但是由于北川的自来水处理设备已经损毁,因此还是不能直接饮用。“但是可以请外界放心的是,上游的水并没有污染,我们前几天到水源地测定是二类水。”
另一个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是几万人的大小便,在先前一段时间,救人要紧,来不及处理这个问题,很多人只能随地大小便,带来很大的防疫隐患。因此,陈连生立即向指挥部建议,在17日,按照30个人一个蹲位建立了简易厕所。
“生活垃圾也是一个难点,容易滋生蚊蝇,这些都是病毒的传播媒介。”陈连生说,自5月15日来到北川后,他们就一直负责北川老城区的消杀,每天背着30斤的药水、30斤的器械跟在救援部队后面,救援人员每发现一具罹难者遗体,他们就要跟上消毒。
我看到了你的悲伤
北川老城现在已经被认定不适合人类居住,一方面背靠的山脉一旦有地震就会发生坍塌,另一方面老城下也埋了太多罹难者。国家已经决定将在北川地震遗址上建立地震博物馆。
对于遗体的处理外界非常关心,尤其是埋尸场,陈连生给有关部门提出了建议:遗体的处理一定要一层遗体,一层生石灰,因为,消杀只能解决蚊蝇问题,而遗体腐败后会产生尸碱,容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指挥部采纳了我们的建议,从绵阳拉来了4卡车石灰,现在我们又提出要在埋尸场上面铺水泥地,因为上游有水库,要防止水冲下来,导致遗体漂浮。”他说。
北川新城区内,北川中学的新校区在地震中被山石埋没,只剩一杆旗杆,学校对面有一个硕大的建筑深坑,陈连生告诉记者,部分罹难者的遗体就埋在这个深坑中。
罹难者的遗体起初还用卡车运至绵阳境内的多个火葬场,但5月16日开始,由于气温攀升,遗体高度腐败,指挥部决定对所有遗体就地深埋。
5月18日开始,江苏疾控与负责北川新城区消杀任务的河南疾控人员开始对这个埋尸场进行消杀。疾控人员从上午8点一直工作到下午5点,当天气温很高,尸臭厉害,陈连生说到现在脑子里还是那股浓厚的异味。
走在遗体中间,疾控人员心情沉痛,但是必须做好消杀任务,既要尊重罹难者的遗体,也要对活人负责。由于遗体高度腐败,法医在现场对遗体进行拍照、采样时,尸水沾身,陈连生们还要对法医的衣服、鞋子进行处理。从19日开始,部队防化团接管了这个工作。
作为一名深入灾区核心的消杀人员,50多岁的陈连生见证了太多的北川悲情。“惨不忍睹,惨不忍睹!”他不住摇头,“我没有见过这么惨烈的,我的心里也有阴影了。”
陈连生所负责的北川老城区,巨大的山体坍塌,瞬间整体掩埋了北川的幼儿园、人民医院以及茅坝中学等公众场合。灾后,巨大的碎石堆从很远处就能看到,俨然一个巨大的集体坟墓。陈连生介绍,至今下面还埋着上千罹难者的遗体。
5月17日前的救援阶段,陈连生每天都会看到很多伤心欲绝的父母守候在这个“坟墓”边上。一位神情恍惚的母亲,每天都带着女儿生前喜爱的衣服站在原来中学所在的方位,陈连生很多次路过都被这位母亲拦住。
“我女儿可漂亮了,1米7的个子,唱歌很好听的,我听见她在下面唱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