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重建十大方案亮点多 可能建成步行城市
昨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距离512大地震已经整整两个月了。来自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法国、瑞士等地的设计规划机构(联合体)和我国相关机构的代表汇聚青城山镇,在“都江堰市灾后重建规划概念方案”方案介绍会上,亮相一个个精彩规划概念方案。据了解,10家规划设计单位或联合体经过实地勘察、走访后,全部完成了设计方案。本报特披露、编辑每套方案中的亮点,与关心都江堰灾后重建的读者分享。
昨日,建设部规划司主要负责人参加了方案介绍会,今日上午,还将举行专家讨论会,对10个规划概念方案研讨论证。之后,专家将整合这些方案上报成都市政府。
亮点:城市功能
把都江堰建成个“步行城市”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会上,来自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代表表示,都江堰应建为世界灾后重建的典范。复兴后的都江堰将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中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风景休闲度假旅游城市、成都都市附中心城市、城乡一体化的宜居生态城。
设计方案分为空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5个角度。其中,空间为安全紧凑防灾生活圈;经济为风景休闲度假创意文化产业商贸“场镇”;社会为社会公平、自助互利,以工代赈;文化为世界遗产保护城市文脉延续川西风格延承;生态为山水林城、生态承载能力人与自然的和谐。
方案还建议,重建应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步行城市。而在土地利用方面,要建设紧凑城市,土地利用强度适度增加。此外,他们还强调突出城市的旅游功能,分组团分功能建设;建设慢速步行系统,加强度假型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