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进一千万 鞋厂老板掘金越野俱乐部
爱好,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但如果做成一门生意,它便成了一群人的生活方式。”38岁的袁军如是说。深夜12点,袁军刚从谈判桌上下来。眼前的他,面带倦容,但一谈起越野,立马就像换了一个人。
创业路
越野爱好念起另类生意经
上世纪90年代初,袁军毅然从成都飞机工业公司航天工业部辞职,下海做起了鞋厂老板。在香港进货期间,他通过朋友参加了一次越野活动,初尝挑战生命极限的刺激后,从此对越野着了迷。此后一有闲暇,他便约上朋友到无人区越野。
袁军决定开设越野俱乐部,那是去西藏阿里之后。2001年5月,袁军载着老婆和6岁的儿子,开着他买的第一辆车??雪佛兰进入阿里无人区,途中偶遇的香港越野车队队员,在夜幕降临时有的搭帐篷,有的煮饭,还有人唱起了欢快的歌……这种团队协作精神让袁军深受感动:“旅途中繁琐的事情会冷却激情,只有团队互助才能给人鼓励。”于是,他有了开办越野俱乐部的打算。“外行看来原车不过三四万,但花在改装上的钱却是原车的好几倍。例如,一个四驱车迷平均每年花在车辆上的修理费再少也有两三万元,有时一个配件就价值过万。”袁军说,玩越野车的人,几乎都是拥有一定经济基础、有钱和有闲的男人。在袁军的潜意识里,觉得这样的市场空间很大,但具体有多大,那时他还没有确切概念。
投入千万不赢利一家之主变成奶爸
万事开头难。在刚刚起步的2002年,俱乐部有时整整一个月都没有生意。没有生意怎么办?袁军并不着急,他隔三岔五地拉着一帮朋友外出“体验生活”。这些朋友后来都成为了极地越野俱乐部最原始、最忠心的会员,他们在将自己的越野车交给袁军改装、维修的同时,还通过老会员带新会员的方式,滚雪球般源源不断地给俱乐部注入新鲜血液,但袁军最早的创收注意力还只是停留在帮他们改装维修车子上。
距俱乐部开业4个年头,袁军已经从与妻子合伙经营的鞋厂中,累计抽调出1000万元来补贴越野俱乐部。谈到此,袁军面有羞色,“在家由一家之主,变为大气都不敢出、只敢带孩子的奶爸。”也就是这时,没考虑过商业运作的他,终于开始思考起经营之道来。“要建就建一个与大品牌门当户对的场地,不能让入会会员觉得这是搞小生产的烂摊子。”2005年,袁军再次投入400万元,用时1年,风风火火地将杂草丛生的荒废机械厂,改装成大型越野俱乐部,正式将大本营转至号称高端车走廊的机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