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喀尔汽车拉力赛:不入地狱,焉能升得天堂
事故频繁是达喀尔拉力赛的特色,但这阻止不了更多车手愿意投入其中挑战浩瀚沙海。世界拉力锦标赛前冠军麦克雷在前几天的比赛中一直领先,但在第6赛段也折戟沉沙。
法国人萨宾在1979年创立达喀尔拉力赛的起因,是他在参加一次非洲中部的沙漠挑战赛中未能完成比赛,一气之下干脆成立自己的赛事,而且要更加充满冒险色彩,这一创始的初衷注定达喀尔拉力赛将成为一条无比凶险的赛事,事实也确实如此,最终连萨宾和他的儿子都葬身于撒哈拉沙漠中。法国一位报道达喀尔拉力赛的专栏作家说过:达喀尔拉力赛为车手们敞开了两扇大门:一个通往天堂,一个通往地狱。达喀尔拉力赛的精神就是要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到达终点。
穿过地狱之路
众所周知,达喀尔拉力赛每一届都会采用完全不同的线路,而今年比赛线路的难度之大,从大会勘路小组的工作中就能窥见一斑。负责确定线路的法国利蒙公司在寻找一个赛段时竟然用了三天,勘路小组坏了两部车辆,几乎瘫痪在沙漠中。勘路小组领队帕特里克自己有时都产生了困惑,“我们究竟是找到一个真正的达喀尔拉力赛,还是来确定一种克服困难的等级。”
勘路工作是由两个小组完成的。第一小组配备着一辆卡车和两辆越野吉普,这三部车主要是走比赛线路,他们的工作是评估赛道难度和寻找方向和参照物,而且不能失去任何标志物,此外还有GPS点和要避开的危险路段。第二小组只有一辆越野重型吉普,是寻找工作线路(也就是本次比赛中记者要走的线路),他们每隔两三天将与第一小组会合一次,但每个赛段都要会合一次。
非洲的路总在不断变化,一次大风和一场大雨之后,以及在暴晒几天之后,路况就会完全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勘路工作要放在开赛的最后时刻才进行的原因。对首次参加达喀尔拉力赛的车手来说,勘路小组都会反复地告诫他们一个字———慢。沙丘技术工程分析人员皮特说,车手在沙漠中都希望“飞”起来,但这样做非常危险,对于没有经验的车手来说需要做的就是把四个轮子永远都留在地面上,“只有这样我才能保证把你们带到达喀尔”。
沙漠中的求生者
本次达喀尔拉力赛的长度为历年之最,在毛里塔尼亚境内两个超过600公里的特殊赛段是名副其实的“魔鬼赛段”,撒哈拉大沙漠中的扬尘以及风暴天气不仅对赛车会造成损害,也会让最有经验的领航员和车手犯错误,在沙漠中迷失方向不仅意味着损失时间,更可怕的是车手们需要在夜幕降临时仍然在沙漠中前行,两次获得达喀尔拉力赛冠军的日本车手增冈浩就说过,“晚间的沙漠让你感觉不到磁场和方向,而且翻车的可能性要增加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