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差速锁——国内中档SUV有差速锁吗?
一个车轮疯狂的旋转,其它三个车轮则纹丝不动,在冰雪、泥沙路面陷入这样的困境时,不少驾驶员都会想:要是有一辆四轮驱动的SUV就好了。真的如此吗?其实也不尽然,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国内30万左右的SUV谁能更加得心应手的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车轮打滑为什么其它车轮就不动了?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汽车的构造入手。众所周知,汽车在转弯的时候,由于内侧轮胎走过的路程要比外侧的轮胎少,所以只有实现了内侧轮胎的转速慢于外侧轮胎,才能使汽车顺畅的转弯,否则在转弯的时候内侧轮胎都会在路面上拖曳、刮蹭,这样不仅会加速内侧轮胎的磨损,更危险的是会影响到汽车的安全行驶。因此,汽车的传动系统就有一个重要的部件——差速器,对于后轮驱动的车型来讲,差速器位于两个后轮之间,其中的齿轮转动后桥中的两个半轴从而分别驱动每一个后轮,通过精妙的控制就可以使后轮以不同的速度转动。但是这个机构在实现汽车顺利转弯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个车轮打滑而其它车轮不动的情况”,这是因为当一个车轮打滑的时候,这个车轮受到的阻力微乎其微,从而动力就会通过差速器全部传递到该车轮上,则其它的车轮就会因为失去动力而不再转动。
如何使动力从打滑的车轮分配到其它车轮?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要让差速器不起作用,而这种功能的实现就有赖于差速器锁或者是采用其它一些特殊结构的差速器,例如防滑差速器和带有黏性耦合系统的差速器以及利用ABS或EBD系统来执行差速器锁止功能的电子差速器锁等等。这里我们介绍三种最常见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讨论差速器锁。差速器锁锁止时,差速器不起作用,两个半轴锁在一起传动两个车轮以相同速度转动。假如其中一个车轮没有了附着力,差速器锁不让这个车轮以不同于另一车轮的速度转动,动力就会传到仍有附着力的车轮上,从而汽车仍能前进。差速器锁根据锁止控制方式的不同分为机械锁止、电动锁止、气动锁止三类,根据安装位置不同分为前差速器锁、中央差速器锁和后差速器锁,而三个差速器锁全部安装的汽车在一个车轮存在附着力的情况下就有脱困的可能。因为差速器锁能为有附着力的车轮提供全部的动力,所以解决汽车在冰雪、泥沙路面的打滑是最为有效和可靠的。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带粘性耦合系统的差速器。这种装置一般安装在前轮驱动的小型SUV上,严格意义上讲它不是一个差速器,仅仅是相当于一个中央差速器锁,其基本结构为前后传动轴之间由一组黏性耦合器相连接,里面有两组碟盘在硅油和气体中运转。碟盘中的一组连接到前轮的传动轴,另一组则连接后传动轴。当前轮行驶在湿滑路面时便产生打滑,这时黏性耦合器内的碟盘以差速比例旋转产生摩擦,使得硅油发热进而变硬并产生一定的压力,这样一来,在碟盘之间形成实心的连接并使动力同时传输到后轮与前轮,这时黏性耦合器可以供应足够大的四轮驱动力维持车辆在湿滑路面上的行驶,当前轮重新获得附着力时,黏性耦合器里的热量与压力降低,黏性耦合器恢复到正常的前轮驱动。相对与常规机械式中央差速器,黏性耦合器系统不适合大型SUV的高强度的越野。
最后我们来说说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限滑差速器。一部分限滑差速器是在普通开式差速器的机构上加以改进而来,即在差速器壳的边齿轮之间增加摩擦片,对应于行星齿轮组来讲,就是在行星架和太阳轮之间增加了摩擦片,增加太阳轮与行星架自由转动的阻力力矩。限滑差速器提供的附加扭矩,与摩擦片传递的动力和两驱动轮的转速差有关。因此这种限滑差速器不能做到100%的限滑,就是说动力不能全部传递到还有附着力的车轮,这样汽车在需要更大扭矩脱困的情况下,这个设备并不完全可靠。
以上我们对目前常用的一些解决打滑的差速器锁止机构做了简单的了解,带着这个“火眼金睛”就让我们仔细甄别一下国内售价20-30万元之间的SUV,谁用了真正的差速器锁,谁用了类似于差速器锁功能的装置,谁用的差速器锁多,谁用的差速器锁少,从而得出谁在面对泥泞的环境时能给驾驶者更多穿越的信心。
在国产中档SUV阵营里,猎豹黑金刚、华泰特拉卡、帕杰罗速跑以及帕拉丁和起亚索兰托这几个车型也只有顶级车款才在后轮配备了防滑差速器,而没有前轮差速器锁和中央差速器锁。因此,如果仅有一个后轮打滑,还会有部分的扭矩传到有附着力的另外一个后轮,从而驱动汽车脱困;但是如果两个后轮全部打滑,那么这些看似威猛的大家伙也只有“趴”着等待救援了。